網貸行業“沉沒”倒計時?這里有從業者亟需的“救命船票”
【摘要】2019年10月16日,湖南省金融局公告,省內整治名單內“行政核查”的24家網貸機構均不符合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》等,予以取締。在颯姐看來,這更像是一個惴惴不安等待已久的“判決書”,最終的結果讓人遺憾,但這是否意味著全國范圍內P2P行業的集體消亡?

1. 特殊歷史條件下的舶來品;
2. 團滅的風險,與日俱增;
3. 如何應對樹倒猢猻散的結局。
1
特殊歷史條件下的舶來品
P2P網絡借貸是舶來品,還記得若干年前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,教授們會講授Lending Club 這個位于美國舊金山的P2P黃埔軍校。其華人雇員回到中國后,也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精銳部隊,他們之間互稱“同學”,皆是國內TOP3高校的優秀畢業生。
難忘創業激情,網貸傳入中國之后,被中國化了。傳統金融世界里比較有想法的人,幾乎都在窺探甚至試水,還記得幾家銀行也沖到了前面,還被同行認為是“叛徒”。
應該說網貸行業的出現,帶動了一波“金融+互聯網”的創新高潮,彼時社會容忍度較高,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金融產品被互聯網改造,然而,改造的方向似乎都是朝著向更低端的用戶去要利潤,將更多門檻較高的金融產品嘗試打散賣給普通C端用戶。
如果“監管沙盒”能夠及時起到緩沖墊的作用,也許情況不至于現在這樣糟糕。我們采用的“試點”與“沙箱”還是有區別,那就是試點的容錯空間有限,還是要承擔相應民事、行政、刑事責任;而沙箱的容錯空間較大,試錯主體只需承擔民事責任和部分行政責任,基本杜絕刑事責任。
對于有賭性的創業者而言,他們不怕賠錢,不怕丟人,但是他們恐懼判刑。恰恰這一輪試錯大潮,并沒有解除每個人頭上的“緊箍咒”,那就是一旦失敗,面臨剛兌,剛兌不成,非理性的出借人將勇猛地將創始團隊及高管送進“牢房”。
2
團滅的風險,與日俱增
3
如何面對樹倒猢猻散的局面?
整體籌謀,顧及個人。最令人寒心的就是實控人跑了,職業經理人頂著,一群高管被羈押。我們建議整體籌謀,實控人把個人能力和剩余財力進行合理分配,在保障出借人利益前提下,出現刑事案件后,力求讓需要贍養和撫養的人得到妥善安置(務必給家里人告知大致事件,防止家屬一無所知、盲目找人)。 了解程序,知曉法律。中國創業者對于法律的集體不敬畏,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。某直轄市一位互金平臺老板,燒香拜佛求不被立案,颯姐看了又氣又可憐,從“初查”到立案是有間歇的;從立案到羈押也是有章可循的;刑事案件分為三個階段總要知道吧?偵查、審查起訴、審判,網貸案件平均辦案時長為1.5-2年;對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多少也要了解點知識,颯姐公號里的文章,還是找出來讀一讀。 我們鼓勵自首,但要知道去哪里自首。咱們不是象牙塔里的老教授,不能捧著古典書籍過日子,要自首當然值得鼓勵,但是務必到:公安機關去自首,別問我為啥,不能去金融辦、協會、律所嗎?答案已經告訴你了,去公安機關自首(節約時間成本,減少不被認定自首的可能)。 到底該怎么說才不是錯。我們要求:實事求是地說自己的問題,把客觀證據準備好,積極提供給辦案機關;切忌滿口“我認為”“我感覺”“我猜測”,對于自己主觀判斷的東西,盡量思考清楚。 是否跟老婆辦離婚。沒有必要,別折騰。 財產如何處置。銀行賬號和財產被凍結扣押是刑事案件的常態,如果臨時處置也會被辦案機關發現,我們不能給出準確建議,大家自己感悟吧。 辯護律師要提前預訂嗎?優質法律服務總是有限的,年底尤其如此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,感恩讀者!
閉門研討會主題:
監管態度日漸明確,網貸企業如何解困自救
參會人員:網貸平臺實控人或實控人代表
主辦方已力邀在2019年化解了超過300億規模風險資產的實操團隊負責人;熟悉各地方相關部門執法尺度的,已經為十余名網貸平臺實控人提供了法律援助的資深律師;以及在今年成功完成良性退出,平穩清盤的平臺負責人到場答疑解惑,全程干貨,全程無尿點!
會議時間:11月上旬
會議地點:北京
參會方式:住宿差旅費用自理,無需繳納參會費,通過“金評媒JPM”公眾號后臺提供平臺名稱、參會人姓名職務及聯系方式,審核通過后會有專人對接。

